关于Web2.0与数字图书馆的对话

今天,一个在国外求学的学生与我探讨Web2.0与数字图书馆的一些问题,虽然并不像KEVEN的正规访谈问卷,但也挺让人深思的。国内的LIB2.0发展到现在,新的应用没有大量涌现,已有的应用也远远没有普及,困惑依然存在,问题也还是那些问题。僵化体制的惯性仍然顽固地横亘在那里,于是你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

问答摘录:

你个人是怎么理解WEB 2。0的?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之为2。0 ?
WEB2。0技术比较明确,有代表性的就是RSS、WIKI、SNS、AJAX那几个,但是LIB2.0却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一般意义上认为LIB2.0是WEB2.0在图书馆的应用,这是从技术层面上讲,如果从理念层面上,LIB2又代表着创新、分享和互动的文化。

您是否认为一切能帮助达到这样效果的应用都是2。0?
2.0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他自身的内涵和外沿都可能扩大。

您认为IM是2。0吗?
这个还真不太好说,IM其实是一个很老的技术,但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却是新的开拓。而且现在的IM技术本身也在发展,比如使用了一些“mash-up”。
(呵呵。。有道理。。暂且不管他是不是2。0。但是他在图书馆的应用确实达到了增加交互的效果。)

你认为WEB 2。0可以怎样应用到图书馆中?
目前可以看见的应用,有RSS用于动态信息推送和订阅,TAG技术用于分面OPAC等。2.0技术目前在图书馆的应用还很小众。
尤其是国内。。 您个人认为原因是什么?
国内外有差别。比如社区,国内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应用。
那您觉得是图书馆的原因还是用户的原因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用户习惯,馆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国人的分享意识比较差,而2.0是依靠EVERYONE贡献智慧的

那您觉得2。0对图书馆有用吗?
如果2。0代表着技术发展的趋势,那么图书馆就应该去研究和应用
单纯是为了应和技术发展趋势吗?有没有实际用途呢
可以选择性应用,同时培育用户环境也很重要
培育用户环境。。您觉得这是图书馆的任务吗?
国内图书馆的服务很多时候比较被动,等着用户上门,这种观念应该改变,也就是图书馆营销
营销?我头一次听说,现在图书馆不都是非盈利吗
国外也有这个概念啊,就是宣传推广自己。现在很多数据库都提供RSS,主流的几个图书馆管理系统也都在新版中加入了这个功能,但是用户还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做推销,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呵呵。国外这个概念很强。。很多图书馆都在推销自己。

如果你要用WEB2。0到您的图书馆。您会用哪些?
RSS,TAG。。。

博客呢?
博客目前还没有看到很成功的应用
我觉得还是跟您刚才提到的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关系。中国的用户不喜欢发表意见
2.0技术目前还是一些小型的改造和优化,可以说,不用,也不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只不过用户体验没那么好而已,这可能也是很多图书馆没有用的原因吧
也就是说不是必须的。起码现阶段是
嗯,可以这样说

那贵馆短期内也没有开发2。0的打算了
这个不是由我决定的,在我的工作范围内,可能会先把IM用起来,很多馆不用2.0,其实管理因素更重要。
管理因素。怎么说?
管理者有没有这个意识,技术人员是否有动力。
技术是明确的,技术从来都不是难点。真正决定图书馆发展的都是人文方面的东西。

如果我让您对国内图书馆尤其是数字图书馆中WEB 2。0的应用提点建议。您会提哪些方面的?
理念先行,因地制宜。

博客是不是一个好平台

上午,一群闷骚客进行了一次非正规学术讨论。起因是超平老师想找一个好的图书馆工作博客。最好是图书馆员个人开设的。

结果令人失望,目前国内图书馆博客大多是集体创作的博客,个别博客是个人维护,博客的活跃度、用户参与度等都差强人意。

超平老师于是提出:是时候应该深入研究这些WEB2.0应用的适用性了。在2.0会议上,应该讨论在这么多2.0工具中,现在图书馆服务用得最好的是哪些?诸如这样的问题。

金武钢同学的研究表明:国家科学图书馆博客,曾记录了2003年l1月以来该馆的日常工作、重要会议等内容,可能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图书馆博客,但已经关闭不再提供服务了。2003年之后,有些中小型图书馆零星开设博客,尝试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但总体来讲,未能在图书馆界形成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在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力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已经提供博客服务的很少;能够持续不断地更新、与用户交互热烈的图书馆博客,更为鲜见,远未能形成图书馆博客的建设热潮。

众人热议,未经授权,摘录如下(为集中同主题内容,顺序有变):

(博客只是工具,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Y:博客只是一个易用的平台,不能说是最好的工具
Z:说实话,对于读者来说,博客和网站上的新闻发布有多大的不同?
Z:这些工具,都不过是信息发布和沟通的一种手段而已
W:博客在国内图书馆专业领域、学术研究领域很”热”,而在服务、实践领域相对较”冷”;在国外较”热”,而在国内相对较”冷”
Q:是的,我的意思是博客本身就是一个工具而已
C:如果仅仅是发布信息,在已经有了网站的前提下,博客有什么意义
Y: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更新方便及时的主页,是不需要博客的
W:不少图书馆对博客的信息服务持观望态度,并不是不愿意为用户提供,而是因为已经拥有读者论坛(BBS)、即时通讯(IM)、在线聊天室等信息交流渠道了。有的还提供图书馆公告新闻的RSS订阅、数据库信息资源RSS推送等服务。他们认为已有的信息交流渠道足够多,比较通畅,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通过博客进行信息交流了。
Q:从技术角度看,不就是一个内容管理的东西么,和留言本有什么区别,不要神话她
Z:很简单,博客的意义在于:从管理角度来说,部署简单得多
Y:如果是我,开工作博客的唯一原因是主页不归我管,改起来太麻烦
Y2:我使用了一段时间,觉得就是好在:发布有意思。比我用图书馆的新闻发布平台感觉舒服
C:老槐说过国外有些小图书馆用博客代替网站,我觉得也就仅此而已了
C:比如说推荐书,博客没有豆瓣的优势,除非博主是一个超级强人,对阅读有很好的修养

(要做一个好的工作博客,需要设专岗,还要有感情)

Z:我觉得博客咨询如果作为一项服务去做,单纯兼职去搞搞,是做不好的。必须要有人去推广才行
Q:如果真想把图书馆博客搞好,就需要专人专岗了
Y2:Q所言极对,现在是真正关注的与推广的人还是少
Q:一个工具要用透,用活还是需要时间的,需要精力的
Z:专人设岗,即使不是博客而只是一个留言板,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Z:从工作人员角度来说:可以带感情,从读者角度来说:可以和一个带感情的馆员交流
C:就是啊,博客要做的话,看起来门槛很低,但要做好很不容易,对馆员的要求很高
C:文字要好看,要有思想,态度要真诚
Z:博客的生命力在于博主的感情用事
Y:海大的咨询台(留言本)就很带感情,感情不是由平台决定的
Z:没有一种热爱,持续的热爱,做不出来这样的留言板啊

(必要的政策空间)
Q:也要领导给你空间啊,看你说几句嬉皮的话,就觉得会得罪读者
Y2:我们发新闻要经过办公室审,书记确审之后
C: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豆瓣这样随便上去说说还是更有吸引力的
Y2:豆瓣的好是记录了自己又记录了别人,同时没有任何压力,写篇读书评论就象。。。(不雅词汇,删除18字)
Y2:海大那种图书馆留言本,我能回答出来我也不敢那么回答,我想北大清华更不敢那样回答
Y:南北差距?
Z:海大是特区嘛
Z:我觉得领导搞发布信息审核这个东东真是笨得要命,因为审的时候可能心不在焉,如果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就在领导了,领导必须得担着。不审呢,责任就在发布信息的人了,下面的人敢不小心一点?而领导多半一句不知情,个人行为就过去了,顶多也就是监管不力。
C:监管不力也是重大责任,如果没有审查制度领导交代不过去

某领导总结:讨论到最后,就是政治问题了。

(另一个思路:学科博客)
C:学科博客倒是不错,上海师大的两个都还可以,也许博客比较适合用来为学科服务。

或者,做为信息检索课教学博客也不错。
---------------------------------

附:目前国内(大陆地区)图书馆的工作类博客列表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吱声(厦门大学图书馆博客)http://news.xmulib.org/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科博客 刘晓霞 http://202.121.63.18:8001/blog/1/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 学科博客 杜慧平 http://202.121.63.18:8001/blog/2/

上海图书馆泛团闪亮新家http://www.dlresearch.cn/fantuan/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非官方博客http://znlibrary.blogbus.com/

浙江林学院图书馆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ilibzjfc

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流通部http://blog.sina.com.cn/lttsgltb

读者与馆员(九江学院图书馆博客)http://blog.163.com/librarypaper_jju/

科技查新的博客(华中农业大学科技查新BLOG))http://blog.sina.com.cn/hzaukjcx

(公共图书馆)

图林草根(佛山市图书馆借阅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tjyb

首都图书馆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lcn

书眷苏城(苏州图书馆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libfgbkfyqps

月亮泉水的点点滴滴(苏州图书馆胥江中学分馆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1998

补充两个台湾大学的信息检索课博客(来自编目精灵):

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 / 謝寶煖:http://informationlit.blogspot.com/

圖書館利用與資訊檢索 / 陳雪華(?):http://libinstruction.blogspot.com/

WEB2.0+图书馆=图书馆2.0的新解读

2.0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它是“创新”的代名词。――――KEVEN

看到新涯的新博文:我们为什么不提倡WEB2.0+图书馆=图书馆2.0,引发了一点思考。

我的想法是,“图书馆2.0”作为一个新概念,必然有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目前仍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必然会为它赋予更深的内涵。

关于图书馆2.0的定义,除了上面那个著名公式所代表的技术应用说以外,还有服务模式和服务哲学说(Michael Casey)、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说(Casey Bisson)、互动空间说(Sarah Houghton)等等(见图书馆2.0的七个定义)。

甚至还有另外两个完全与技术无关的公式:

library2.0=(书及其它东西+人+根本的信任)×参与(Darlene Fichter)

图书馆2.0=网络时代的读者+不甘寂寞的图书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一丝不狗)

(插播八卦:图书馆2.0正是处于这样让人不明所以,所以思春多情的阶段。(by游园))

虽然图书馆2.0更强调实践,而不是太多的概念辨析,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进入了图书馆学专业术语体系的词汇,仍然有必要澄清一些观点。

笔者认为:WEB2.0+图书馆=图书馆2.0,这个公式其实仍然可以成立,只不过不能再简单地解读为“WEB2.0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如果图书馆只是一个应用的对象,library2.0这个词条早就从维基百科中被删除了。

在数学公式中,“+”的两边必然是两个同类的变量,在WEB2.0+图书馆=图书馆2.0这个公式中,“图书馆”也不应只是一个限定词,而是与WEB2.0对等甚至更重要的主体词。

我们可以将“+”理解为:

应用:有选择的技术应用;

渗透:开源、互动、用户中心、无所不在、惠及长尾等理念对图书馆行业的渗透;

结合:WEB2.0技术和理念与图书馆独有的核心价值、职业伦理、服务模式以及现状等相结合,催生出的变革。

早期的定义显示了技术的冲击,以及图书馆人憧憬的技术救图的美好愿景。技术的发展是明晰的,技术应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以技术入定义会让人容易理解。然而WEB2.0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概念,它甚至也不仅仅是技术+理念,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本身的演进。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WEB2.0的产生:在丰饶经济学下,丰饶的是用户和消费者的选择权,稀缺的是选择的有效性;而在稀缺经济学中,则正好相反。所以,基于丰饶经济的社会现实,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革命性的需求,Web2.0只是人的行为在最接近意识层面的一种变革。这种丰饶与稀缺的概念不是同样适用于信息经济学吗?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图书馆2.0是丰饶的信息导致的变革呢?

当我们透过技术的表象,看到社会发展最本质的规律,其实是以人为中心、以生活方式为中心的经济在推动,我们就会更深刻地理解2.0“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康德早就将“人是目的”列为其“道德三律令”的核心内容。图书馆2.0的发展,也将更多地依赖人的作用,而不是技术。

WEB2.0+图书馆=图书馆2.0,就让我们理解为是WEB技术的一次飞跃与图书馆精神相结合的一个时代吧。

图解Web2.0

如果要让一个人理解什么是WEB2.0,没有用一些简洁、生动而又逻辑清晰的图片来展示更有效的了。我见过一些WEB2.0图,但我没见过这么多的图,忍不住转载一下。以下内容来自“可能吧”http://www.kenengba.com/post/382.html
------------------------------

如今我们经常说起Web2.0,那么,什么是Web2.0?它与Web1.0有什么不同?事实上,Web2.0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相对于Web1.0,它有明显的特征:每个人都是内容生产与获取者、信息个性化定制自由度大、网页技术不同、长尾效应明显。在Google或百度搜索一下Web2.0会找到一些详细的Web2.0解释,与其看这些解释何不“看图识字”呢?这篇文章从图片出发解释什么是Web2.0。

1、多人参与

图片制作者链接

Web1.0里,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站长)定制的,比如搜狐;而在Web2.0里,每个人都是内容的供稿者。Web2.0的内容更多元 化:标签tag、多媒体、在线协作等等。 在Web2.0信息获取渠道里,RSS订阅扮演者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也一直推荐阅读者以订阅的方式阅读可能吧的文章。

2、人是灵魂

图片作者链接 这张图片再次阐述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互联网信息源。

Web2.0的灵魂是人

3、可读可写互联网

图片作者链接

在Web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而Web2.0是“可写可读互联网”。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信息供稿,但在大范围里看,贡献大部分内容的是小部分的人。

4、Web2.0的元素

图片作者链接

这张图大概阐述了Web2.0的各种元素,英文版可能会有点理解困难,下面这张是中文版,制作者不详:

5、Web2.0的元素2

图片作者链接

另一张Web2.0元素(周期)表,虽然是英文,但很容易理解。 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例如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等等。

那么,哪些网站是比较Web2.0的呢?下面这些图片将告诉你:

6、著名Web2.0网站街道图

图片作者链接 整幅大图点击这里

这张图里含有很多著名的Web2.0网站,只要你细心寻找就能找到,基本上都不是位于中国的。例如Google,Yahoo!,Feedburner,Skype,Zoho,Youtube,Technorati等等,你能找到多少个呢?

7、著名Web2.0网站交通图1

图片作者链接

这张图非常牛X,不同颜色的线路有不同的含义,线路两端的网站有着一定的关系。你可以点击这里下载1600*1024大图,也可以点击这里查看可点击版本。

8、著名Web2.0网站交通图2

图片作者链接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Web2.0平面交通图不够过瘾,可以看看同一个作者设计的著名Web2.0网站立体交通图。点击这里可下载这幅更牛X的图的pdf文件,点击这里查看可点击版本。

9、中文Web2.0站点一览:

作者不详 这些都是中文互联网里的web2.0站点,记得去年在中文网志年会也发了印有这些web2.0站点Logo的明信片,刚才找了很久也找不到,不知道放哪去了。

10、个人看法

Web2.0实际上是对Web1.0的信息源进行扩展,使其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个性化信息定制的两篇文章里(12)虽然我是针对Widget进行了讨论,但Widget恰好就是Web2.0的一个特征元素,能很好地阐述Web2.0的信息多样化和个性化。

博客是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在未来里,博客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信息分享类网站,比如digg.com或中文的diglog,对削弱门户网站的垄断有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哪些内容被“顶”起来不再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所决 定,而是由大部分人决定的。

读者离2.0还有多远?

使用2.0的服务需要有2.0的读者,既然我们推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那么在做LIB2.0规划的时候,就应该以读者的需求为本。

我们的读者是否已经进化到2.0了?我们推行LIB2.0的读者环境是否已经具备?

思考这个问题是源于我上上周进行的一场用户培训,主讲WEB2.0时代的信息获取-RSS。

RSS可以说是WEB2.0的支撑技术,近年来伴随着博客的兴起而迅速走红。当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RSS订阅功能,RSS标签就给原本已五光十色的网页又添加了一粒辛迪·克劳馥式的美人痣。

当你和你周围的朋友(网络朋友)每天都在使用着RSS阅读,你耳闻目睹到处都是那个桔红色的时尚标志,你也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RSS真的是已经很普及,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和使用了。

然而来听培训的人数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只有70余人,甚至不如一场普通的讲外文数据库利用的传统内容培训。

培训中我做了一个现场调查:

有多少人听说过RSS?大约有不到10个人举手;

有多少人使用过RSS?举手的只剩4个人了。

可见RSS还不能算是一个大众的工具,它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的读者也许更多地还在用传统的网页访问方式获取信息。

在上交大做的图书馆USER2.0调查中,在200份问卷中,除了博客以外,其它的WEB2.0工具使用者都寥寥,RSS的使用者只有约20人,占10%。

在Yahoo2005年发布的一项美国关于RSS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中说,12%的人知道
RSS,但是只有4%的人懂得如何使用。27%的人并不知道RSS,但事实上却在使用它。

据2006年2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 中国Web2.0 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统计,普通互联网用户对Web2.0的概念知者甚少。73.3%被调研者不了解Web2.0,但对于Web2.0的一些具体应用,如博客、RSS等,分别有71.9%、34.4%的用户使用过。90%以上的人都认为web2.0
将发挥作用,会有很好的发展。

所以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读者2.0的程度,但是也不能坐等读者2.0条件的成熟。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图书馆员可能比一般读者更有经验,所以在LIB2.0的实施中,培养2.0的读者应该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

所幸的是,来听讲座的读者虽然对RSS都比较茫然,但是在我的怱悠下,明显很感兴趣的样子。很多人都在培训后继续咨询,昨天还有读者在索要课件。可惜我馆并没有在新书通报、到期提醒等服务中使用RSS,否则有针对性地培训,效果会更好。目前只能重点介绍数据库中的RSS功能。

培训用户调查表中还有一些很值得研究的反馈信息,比如:

本次培训用户中本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培训,是本科生对新事物更感兴趣?

对培训内容、讲师和课件评价为很满意的比例较高,说明读者还是从培训中有所收获;

对“培训内容对教学科研/学习的帮助”大部分读者选择了“有帮助”,少数选择了“很有帮助”,看来我们对推广2.0的预期也不宜过于乐观,要让读者真正认识到2.0技术的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读者指出应增加实际操作时间以加深理解。

在2.0的热潮中保持一分冷静,更准确地评估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在深化原有服务和推广新型服务中寻找平衡点,也许是更理智的LIB2.0发展之路。

-------------------------

附:

RSS用户特征及上网习惯调查(2005-08)

Yahoo发布一项美国关于RSS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2005-10)

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2006-02)  全文下载

微软的RSS使用调研(2006-10)


大学生对于Web
2.0的认知程度的不准确调查
(2006-5-30)

Web
2.0调查:维基模式用户参与度高
(2007-05)

美报告称Web2.0使用率仍然偏低(皮尤报告《信息和通信技术用户分类研究》)(2007-06)

调查显示Web2.0用户参与度远低于预期(2007-04)

图林丫枝:Web2.0使用率、信息专业人员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大公司提供的Web2.0技术更受青睐

2.0让生活升级

  放假前终于将LIB2.0的书稿(第三章)交了出去,心情轻松许多。国庆多雨,也不打算远足,除了有一个课题申请报告要写,剩下的时间可以尽情地睡觉、上网、写博、看书、发呆、恍惚、游离……终于可以过一下猪一样的生活了。

  到自己的博客一看,嘿,访问量快到一万了。跟许多人比起来,这个访问量真的是很低,可能自己并不是个太勤奋的博客写手,而且参加了一个学术性的圈子,却并没写太多学术性的文章。经常风花雪月一下,但也没有加入太多的其他圈子。好在自己也不太在意访问量,博客是自家的后花园,记录自己的生活就好。

  不管怎么说,10000这么个吉利数字总要自己纪念一下。正好前一阵在填写图书馆员2.0问卷时,回答了这么一道题,算是对自己近来2.0生活的小结。学习金妮MM,也来晒一晒。

  问题:您觉得这些web2.0工具(包括web2.0理念)给您的工作、学习、生活各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提示:最好从工作、学习、生活三个方面描述,说明这些应用各自所占的比重。也可以从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从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的角度考虑。例如对您实体生活的负面影响,是否使亲人/朋友/同事感觉到疏远?……)

  回答:接触2.0,几乎是与我进入图林博客圈同时发生的。可以说,不入图林,我不会懂得2.0。而进入图林的最大收获,还不是2.0的技术带给我的冲击。而是在图林中感受到的一种热爱,对图书馆这一行业的热爱。这种热爱来自于对保存、传承人类文明遗产这一历史使命的敬意和自豪,也来自于对开放、共享、平等服务等现代图书馆精神的宣扬和传递,而这正和WEB2.0精神的主旨相契合。身处其中,你很难不被这种热爱所感染。对于长久以来处于行业迷茫中的我们,这种热爱是多么及时和必要的精神支柱。在这种热情的推动下,我自觉地加入到传扬2.0的行列中,传扬2.0的技术,更传扬2.0的理念。

  与博客同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从来没有一个时候我能结识这么多的同行,并和一些大师级人物近距离接触。在图林博客圈这个生机勃勃的群体中,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获得最及时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可以真实地写意自己的点滴心情,享受交流的愉悦和友情的温暖。RSS这种崭新的网络阅读方式对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助益非浅,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IM(即时通讯)工具可以随时向同行请教,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实时分享的乐趣。使用网摘可以即时收藏有价值的网页,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而PICASA、饭否等是装点生活的小工具,使生活更添趣味。

  总之,2.0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无数新鲜的事物,和新鲜的人,而新鲜总是能给生命带来激情和活力。2.0让我重新热爱思考,重新喜欢写作,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行业。在相互的学习和分享中提高,在交流和交往中收获快乐,在不断的尝试和体验中感受世界新的脉动。

  虽然博友们大多素未谋面,但是感觉虚拟世界中的朋友并不虚,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个性鲜明的存在,他们随时在你的身边。因为是同行,相信以后在现实生活中见面的机会一定不会少。网络世界本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二者是可以统一的。只要合理处理好上网的时间,2.0的生活丝毫不会影响你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相反,我觉得应该向更多的人,包括亲友和同事推广WEB2.0的技术和应用,我为图书馆建立的博客和博客聚合服务使本馆的更多同事感受到了WEB2.0技术的魅力。世界在变化,技术在前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跟上就会被淘汰,早一步跟上就能早一步抢占先机。

  当然,面对新事物的诱惑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自制力,就象网络虽好,使人成瘾就不好。我不能否认自己有轻微的博客成瘾症,而且RSS阅读的便利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过载。因为一切2.0的活动都要依赖网络来进行,所以上网时间的增多似乎也不可避免,这无疑对身体健康不利。需要不断地调适,适当地控制。时刻提醒自己:网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应当安排时间做其他的事,比如读书、运动,以及与家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