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灯塔

“在智慧的年代,在黑暗的时刻,知识如流星般从天空洒落……”

上一篇影评主要关注智慧美女的命运,其实电影《城市广场》引起我兴趣的还有故事发生的背景。

作为图书馆学专业人士,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命运更牵动人心。影片由一场基督教和多神教徒之间惨烈的神权战争开始,其结局是象征人类文明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毁灭。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约公元前290年),随着托勒密王朝的兴盛而成为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藏书最多、文种最多、书目记录最全,以”收藏天下书,惠尽天下人”为目标,被誉为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同时也成为吸引人们前往亚历山大的文化磁石。

然而多年前它到底是什么模样、馆址在哪里却无人知晓,甚至没有留下一块石头,关于它的消失同样充满了神秘,传说它先后毁于两场大火。

第一场是公元前48年,凯撒来到埃及后与克里奥佩特拉联手对付托勒密十三世,在战斗中,凯撒放火烧了港中的战船,因火势蔓延,不慎将亚历山大图书馆主馆烧毁,当时,图书馆藏书已有70万卷,据说有40万卷被烧毁。为弥补这一损失,恺撒后来将从其他地区掠夺的20万卷图书赠送给克娄巴特拉女王。

另一场战争是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发动的宗教战争。第一把火使主馆遭焚毁之后,位于萨拉贝姆神庙(也称六翼天使神庙,Temples of Serapis)院落中的分馆却保存下来。本片中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指的就是这个萨拉贝姆神庙,神庙在公元391年被基督徒占领后,其中的图书文献也全部被劫掠或焚毁。本片开始就是讲述的这一史实。自此,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就荡然无存了。人们在300多年间千辛万苦植下的一方精神绿洲,在野蛮的践踏下转眼化作荒漠。

至于后来又冒出来的一个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阿慕尔”焚书”之说,已被证实不足采信。

图书馆被毁灭时,希帕提亚在抢救文献。

由于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古代文明中对全人类发挥过重大影响,199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许多国家和埃及共同合作努力之下,亚历山大图书馆得以”复活”。新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占地近45万平方米,耗资近2亿美元,历时7年于2002年落成。它座落于亚历山大海滨区,在海滨大道上紧傍”地中海新娘”雕像处。它包括3座建筑,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造型奇特的图书馆,另有一个球型天文馆,第三座建筑是服务大楼。它们面对地中海,背靠亚历山大大学各理科学院,风光绮丽、景色迷人。根据埃及1993年的考古发掘,此地曾是古罗马文明时期的皇家专属区。

让我引用《永不丢失的家 亚历山大图书馆:文明灯塔》里的描述来展示新图书馆的美丽:

“全新的图书馆,所有人都会因它而停下脚步:一座外墙上刻满了全世界50多种文字、音乐与数学符号的高大建筑,一座向着地中海倾斜的犹如古罗马圆形剧场的奇迹,这里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建立古代最大都市的起点,这里正是历经焚毁又再次复活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阳光反射在图书馆巨大的斜面上,它向地中海倾斜的圆形建筑外观既让人怀念旧时的港口,又令人联想到宇宙星辰的模样。”

然而埃及最近发生的骚乱使全世界的爱书人又开始为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命运担心,因为位于开罗解放广场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日前在骚乱中已遭抢劫,文物被砸烂到地上,两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木乃伊更遭断头之厄。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伊斯梅尔·塞拉吉丁发表声明:民众正自发围成人墙保卫公共机构,包括图书馆。

祈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保护图书馆,就是保护人类文明的火种,无论什么时代!

附:民众拉起手保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图片来自亚历山大图书馆网站,感谢图有其表提供。相关介绍请见这里,更多图片请见这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亚历山大图书馆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10.htm

智慧的女人都是孤独的

今天观赏了一部好看的电影,被称为欧洲史诗电影的《城市广场》,由西班牙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执导。本片是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展映片。

故事发生于公元四世纪的亚历山大城,中世纪的历史就在这里起步!蕾切尔·薇兹扮演的埃及杰出的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希帕提娅(Hypatia),拥有高超的智慧和倾城的容貌,毕业致力于古代文明智慧的收集整理,却被当时逐渐兴起的基督教视为异教徒、眼中钉,最终被基督教暴民害死。

影片气势恢宏,震憾人心,古希腊、古罗马、亚历山大城、天文学、宗教、世俗、神权、愚昧、野蛮、爱情、欲望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科学与宗教的争斗、进步与愚昧的对峙、高贵与低贱的碰撞、权力与爱的权衡。。。让影片充满张力。 

《城市广场》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问题,有人从中看到的是阶级之间的对立(不能温和地改良,只好残暴地革命),有人从中看到的是乱世中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乱世常常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有人联想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联想到文化大革命,为生活于愤怒的年代 而呐喊,有人看到的是奴隶的爱情( Davus的悲剧~ )。

当然最受关注的还是智慧美女希帕提亚的悲剧命运。就如影评:”那个美丽的清晨, 刚刚对天体运行有了新发现的她,充满希望,无比满足地迎接新的一天,可这一天却终结了一切美好,甚至终结了”古典世界”。

历史上希帕提娅确有其人:

  在1600年前的亚历山大港的大图书馆时代中,希帕提娅这个貌美的女子是世界顶尖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之一。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赛昂(Theon),希帕提娅曾帮助她的父亲修订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本》。在他们的修订和勘误下,《几何学原本》就成了定本。在希帕提娅其后的生涯里,她独自一人补注了代数之父丢番图的《代数》和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在希帕提娅30岁的时候,她就成为了新柏拉图哲学学派的的学术领袖,名动天下。随后,她便在亚利山大港教授哲学和数学,传说其终身未婚,将毕生奉献给热爱的科学,直到被基督教迫害致死。成为了宗教和科学角力下的牺牲品。她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她被一个僧侣残忍谋杀,一说她被一群基督教的狂热分子处以凌迟致死。

 ”亚历山大城中有个名为希帕提娅的女人,是哲学家席昂的女儿,她不但在文学与科学领域造诣甚深,也远远超越与她同代的哲学家们。她承继了柏拉图与普罗提纳斯的学派,向听讲者阐述他们的哲学理念,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只求能获得她的点拨,基于良好的教养,她有一种沉著从容、平易近人的气质,她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出现在当地的行政长官面前,从不因参与男人的集会而羞窘难为情。而对于男人而言,由于她超凡的尊严与美德,他们只有更敬爱她。” --基督教史学家所奎德(Socrates Scholasticus)《教会史》

  希帕提娅的死,早已被西方世界作为”文明消失”的象征而供奉,在她死后,亚利山大港也逐渐失去了吸引一流科学家前来教学的魅力。由于希帕提娅是一个美貌和智慧并兼的女子,所以她的死也经常被文艺作品渲染成浪漫主义的终结。

影评选摘:

Agora:城市广场:我们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希帕提娅的心从来没有给过任何人,她只献身自己的科学。她最终是无瑕的,犹如一座洁白的雕像。这部西班牙人亚历桑德罗?阿曼巴拍的英语史诗片《城市广场》拒绝成为一个流行的爱情悲剧,而是一个关于个人的独立的命运在宗教、民族与国家的复杂纠缠中的更沉重的悲剧。

《城市广场》—她是我的雅典娜: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女人,她是我的雅典娜,她是我的亚历山大灯塔,她永远矗立在那个智慧与哲思的年代,提醒我,追寻真理,抛下一切。。。

豆瓣影评(阿呆者):Hypatia所代表的真理与理性之光,宛如暗夜里最后一支火力微弱的白烛,摇曳在宗教清洗与杀戮的腥风血雨之中,渐渐消匿。人类的文明也许是走三步退两步,蹒跚前行。可人性却自始至终在自私蒙昧、愚蠢残暴的三寸之地匍匐不前。基督在架上不止流血还将流泪。那”要相爱”的呼喊,莫非人类永难明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城市广场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4470.htm

百度百科:希帕提娅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9008.htm

豆瓣影评: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07809/

阅读的所在

今日闲翻一书《阅读的所在》,采撷古今中外、世界各地有关阅读场所、场景的记述和片断,图文并茂,从飞机到旷野,从书店到公园,从勾人春梦的书房装帧到阅读椅的人体美学,从巴别塔的虚拟图书馆到旧金山和西雅图的”独”书村落。是一本拼盘式的休闲读物。

勒口上有几句描写读书的句子,读来雅洁铿锵,满口噙香,录之共飨: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挽堕空;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捉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神鬼杂灵宜烧烛破幽。他则遇境既殊,标韵不一。”----(明)吴从先《赏心乐事五则》

如此风雅、风韵、风趣,实乃读书之理想情境。 再录吴从先佳句两段:

理想中之书室:” 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栏干窗窦欲净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烟云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嫏嬛仙洞,不足羡矣。”

“读书绮霞阁上,月之清享有六:溪云初起,山雨欲来,鸦影带帆,渔灯照岸,江飞匹练,村结千茅。远景不可象描,适意常如披画。读书宜楼,其快有五:无剥啄之惊,一快也;可远眺,二快也;无湿气漫床,三快也;水末竹颠与鸟交语,四快也;云霞宿高檐,五快也。”

附:

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嘉靖年间常州人。毕生博览群书,醉心著述。其友吴逵云:”宁野为人慷慨淡漠,好读书,多著述,世以文称之;重视一诺,轻挥千金,世以侠名之;而不善视生产,不屑争便径,不解作深机,世又以痴目之。”可见其为人豪爽重义,而又洒脱纯真。平日好为俳谐杂说及诗赋文章,颇有影响。著有《小窗自纪》四卷,书中有存心、修身、处世、为人、问学、才情、知音、性灵、怡情九篇,共四百多条,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其中多是人生的反思与心灵的写照,用他自己的句子来形容可谓”月到窗前疏影新,风行水面自成文。松声野韵清魂魄,意气飘然鸾鹤群。”另有《小窗艳纪》十四卷,《小窗清纪》五卷,《小窗别纪》四卷,均收录于《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云中谁寄锦书来

去岁闻王波兄要出博客书,曾先睹辑名和目录为快。初名《书乡放谈》,后改为《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前日波兄飞信相询:赠书送邮,收到否?

这几日暑气渐长,春意阑珊,偏今朝清风扑面,凉爽宜人,好日子便有好消息。果然,书趁飞鸿来有信,破开一个轻巧的小邮包,一本蓝白格调的雅致小书跃然眼前,比起上一本又墨又绿的《阅读疗法》,可是清爽得多了。

曾对波兄说:”一定要签名”。波说”当然”。又云:”还可以再题个字嘛”。波说:”有的,到时看吧”。还说题字时一紧张,没写好。于是一直很期待,会是一句什么话涅?今天终于谜底揭晓,原来是一句诗:

云中谁寄锦书来

果然才子,切题切景。不知道是不是每本都这句呢?*_^

于是飞信回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原来古诗是可以作接头暗号的)

此书为书间道的博文选萃,书间道是王波的博客名,在图林江湖可是如雷灌耳,为人不识书间道,便称博客也枉然。、

书分四辑:”大话书府”、”书案煮酒”、”书庄会盟”、”书丁解书”。槐先生和江水分别作序。这个江水,就是常常在书间道转贴发社科新书排行榜解读的那个江水,笔酣意畅处文采与王波不遑多让,疑为波兄左右互博之障眼法。哈哈。。。

王波的博文,我基本上是一网打尽的。记得甫入图林时,夜访书间道,一点而不可收,惊为天笔,一口气看到了凌晨4点,叹图林竟有此等人才。

兄之文笔,洒利跳脱,不落俗格;兄之文品,幽默戏谑,专而不枯。常常让你在忍俊不禁中开阔视野,增进学养。用王波王婆卖瓜的说法就是:”直而不肆、谑而有矩”,”男图书馆员读之,不乐业都很难;女图书馆员读之,不开心不要钱。”

附王婆的几个瓜: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后记

就《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答记者问

范并思(序一):从网名谈王波

江水(序二):和王波不得不说的故事

09图林奇文

又是一年岁将尽,今年没有槐师布置任务,也没什么人写图林的总结了。想起08年盘点过图林奇文,再接再厉,续发一榜。

本榜不按专业指数,只收奇文八卦,依时间为序:

1、竹帛斋主:“美女馆员”揭秘(组图)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非官方博客转贴)(2009-04-26)

大教授身陷美女门的来由,斋主今年自杀指数似乎有所下降哦^_*

2、优哲客: [相声]馆员与太监 (2009-06-02)

图林代有才人出,一个字”强”。不会是谁的新马甲吧?

3、老槐:  七七云计算 (2009-06-08 )

云计算这么技术的事情,居然也可以和七夕这么浪漫的话题扯在一起,还有根有据的。八卦,太八卦!

4、Islander:关于首图,我的一些看法2009-06-15

初生牛犊,胆气过人,难怪被表哥称为09图林草根人物。

5、KEVEN:图书馆有未来吗? (2009-07-20 )

再次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文烟鬼与技术酒徒的大PK,PK选手均为大牌,包括:K、雨僧、游园、超平、远洋过客、老槐等。

6、书骨精:转贴:九浅一深读书法 (2009-11-05 )

闷烧王的代表作,把个阅读风雅之学,整成了个情色房中之术。所谓转贴,怕是掩人耳目吧。

7、湘轲:陈大馆长的三炮 (2009-11-20)

馆长和教授互掐,三炮拍案惊奇,好看!

8、超平:悼英博 (2009-11-26 )

图林的眼泪在飞,为了一个有才华的图情学生的离殇。

9、游园惊梦:后现代何以可能 (2009-12-02 )

引起关于后现代的争论,MS在各种场合被扔了不少鸡蛋,不过却使”后现代”成了图林一度的流行语。

10、图又其表:圣诞节的礼物 (2009-12-27 )

标志着表胸的知名度再创新高,成功晋身图林第一位被ZF看上的博客。

11、编目精灵:网络打手 (2009-12-27 )

婉约低调如精灵,居然会被人称为网络打手,奇!

12、还有一文最奇:最牛“女馆长”,大曝某馆黑幕,可惜已经被毁尸灭迹。

-------------------------------

补充一篇

13、雨僧:阅读随想(淑女、学生和教授免入) (2009-04-04))

批驳某教授电子文本乃赤裸美人之说,从而引发一轮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之争。

大家都说奇文榜不收雨僧之作,不算真正的奇文榜。奈何雨师奇文太多,竟难以下手。今终于找到一篇堪称奇文,虽然已被雨师自毙,但在伟大的网络时代,不还有快照一说吗?^_^看来自杀文为奇文的比例甚高,以后要建个博客把奇文及时存档。数字资源要长期保存啊。

大秦帝国,一部好戏

最近,被央视禁播了两年的大型古装历史正剧《大秦帝国》又解禁了,在陕西等多个电视台同时播放。07年的时候,我就在学校的电视台看过了这部大气磅礴的历史剧,只记得一句”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听得人热血沸腾,拍案击节。实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戏。

很多人不明白这样的好戏为何会被禁,也许是变法、老氏族这些关键词惹到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经,当时禁得莫明其妙,此时解得也糊里糊涂。不过在贵国,一切皆有可能。

不知道是不是李斯一把火把春秋战国的往事都烧成了灰烬。残破的书页很难真实还原那段金戈铁马的铮铮岁月,一直都没有一部剧完整地讲述秦朝一统天下之前的那段历史,而那是华夏文明本源生成的年代。现在终于有了《大秦帝国》,此剧拟拍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现在放的是第一部《黑色裂变》。

讲述了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华夏西陲古老的秦部族变法图强,始崛起于西戎,后与天下争雄的故事。大致以六国混战,商鞅变法,秦国崛起为线索展开,华夏文明混沌初开时代人的那种凌厉率真,所向披靡的精气神,那种华夏原生文明所蕴涵的奋争精神与生命张力是本剧最动魄骇心处。

全剧情节跌宕,波澜壮阔,博大恢弘的历史场面和慷慨激昂的人物对白,时常牵引着你进入那个凡有血气,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那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一个属于秦的时代。

一部戏,政治家可以看到”公如青山,我如松柏”,君臣同心,无往不利的政治智慧;法学家可以看到”国有二法,国之悲哀!”至高无上的法治精神;军事家可以看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兵法谋略;史学家可以看到制度强则国霸,制度弱则国衰的千年不易之真理;哲学家可以看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战国文化;情人们可以看到卫鞅与白雪不移、不易、不离、不弃的大爱真情。

剧中的人物对白颇有古风,摘几句欣赏一下:

“君托国于臣信之,而臣托国之运于法治笃之。”

“以公之胸襟,图霸小矣,当王天下。”

“鞅受君命,开府治国,惟苦惟艰,惕厉不懈。”

剧中的主题曲和插曲是另一亮点:

主题曲:风华绝代(廖昌永、谭晶)

[audio:http://www.ruixiang.org.cn/upload/2009/12/200912262324315757.mp3]

泾水清
渭水黄
是谁泛舟五湖上
挽起女儿一抹霞
挽不住西山坠斜阳
天苍苍 地茫茫
是谁暗夜唱秦腔
花旦跟着老生走
一半妩媚一半悲凉
狼烟边关起
上马披战衣
今生无缘今生变
来生老槐树下还等你
大风起兮云飞扬
四海纵横奔无疆
大风起兮云飞扬
四海纵横奔无疆
悬崖勒马的是将
悬崖不勒马的是王

插曲1:纠纠老秦

[audio:http://blog.hookylin.com/attachments/month_0809/l20089191348.mp3]

赳赳老秦 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 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 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 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 谁与争雄

插曲2:知己又红颜

[audio:http://mp3.blog.163.com/mu_l/clNJ2H5PS8ONDkHrxtmz7A==/64457769666775262.mp3]

知己又红颜 大河绕青山
莫道日月长 只恨相逢短
春风度关山 明月照无眠
两地相思苦 一世回望甜
一只孤雁云天路 万千寂寥写长天
是谁一曲灞陵柳 如梦如幻花飞满天
风华绝代总是乱世生
江山不负美 美人如江山

历史的碎片

你能谈论自己的国家吗?你能否安静地把一件事讲清楚?--许知远

今日不适合谈论学术,因为有一个历史的伤口横在那里,不肯被忘却。于是我选择重读一本书,许知远的《中国纪事》。这个单向街书店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新锐思想家。

每认真读过一本好书,总想记录下令我感动或欣赏的部分。但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搁置了下来。这本书看完有些时日了,其深刻而不失精致的语言风格,使我在三亚风光旖旎的海滩上读它,也不觉得过于严肃和枯燥。好书不厌千回读,在回味和咀嚼中,那些书中精华的分子会更深地浸入你的细胞。

作者撷取了中国近年来社会现象的某些片断,以结绳纪事的方式来观察、思考和触摸这个社会。这些片断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事件、一种思潮,或一类社会现象。像《费孝通那一代》、《汕头一日》、《唐山如何记忆》、《价值的真空》、《考试人生》、《走向封闭的北大精神》等。一个片断就是一个历史的切面,这种从细微处着笔而非宏大叙事的风格,可能更适合表达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以及”政治高压、技术进步、商业繁荣、道德真空是如何相互纠缠在一起的。”

他像是一个历史冷静的旁观者,用批判性的,又带着点节制的笔调,捕捉到了今日中国的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在他的笔下主要是不安、焦虑、迷惘、燥动的,犬儒主义、压抑的狂欢、空洞的华丽、压缩式的现代化、粗俗不堪又生机勃勃。。。这些词语揭露了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虽然过于消极,却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尝试了解自己国家的一种努力。

还是做些摘录吧,对与不对,自己品味:

--------------------------------

北京充满了历史的碎片与隐喻。

90年代的北大时光是暗淡的。。。我们尊敬的北大,是那个作为思想的实验场,作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作为新知识的探索者,作为高级的精神生活的倡导者与捍卫者的北大。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北大精神早已走向封闭,很多年以来,我们依靠不断重复回忆来欺骗自己我们与这股伟大传统依然相连。

新的一层掩盖住旧的一层,人们总是站在血迹与尸体上歌唱,没人会记住发生了什么。

(在今日之中国)仅仅为了维持一份体面的日常生活,大多数人的精力与时间就被消耗殆尽。

每代政治领导人都想开创一个新时代,却往往发现他们更多受困于漫长的传统。

我们尚不清楚,我们该如何安抚社会中酝酿的那种不安、容易暴躁的情绪,该如何减少那种不加掩饰的强权逻辑的傲慢。

金钱是这个社会唯一的连接点。--托马斯。卡莱尔

自由是什么?它是不同的社会力量彼此制衡时下面留出的那片空间。--埃德蒙。柏克

情感的枯燥掩藏在热情洋溢的风格背后。--卡夫卡

我们的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单一性思维,妨碍我们建立一种健康、多元的价值观。

中国正处于某种历史的十字路口,她像一个蒙着眼的巨人一样,匆匆地赶了几十年的路,它取得的成就可能既伟大,也充满了致命缺陷,一些时候,她比人们想像的更智慧,但在另一些时刻,她可能迷茫得连自己也不相信。

中国社会突然从一个信息极度匮乏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信息过剩的社会,前者因为信息过少而无法建立思考的基础,而后者则因为在思考的能力和基础的价值观在形成之前,就被信息冲垮。

学校里没有追求科学的热情,所有学习都带有鲜明的机会主义的色彩。年轻人缺乏内存的热忱,而更多的是对于外界变化环境的呼应。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仍面临100年前人们认为的科学精神不足的问题,面临着停滞的政治改革、衰败的意识形态这些问题。。。。。。

知识分子基本上已溃败,作为知识分子家园的大学,有着比国有企业更加保守的机构设置。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要么对眼前的社会变革视而不见,用”世风日下”或”安于清静”来掩饰自己的智力贫乏,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有什么价值观值得坚守;而另一部分,则兴致勃勃而又过份低级地投身社会变革。。。他们最多是不错的专家,却很少有人成为知识分子。

每一代青年知识分子都要重新认识中国、解释中国。这种认识不仅来自于理性的判断、统计数字,更重要的是,它来自于你的双脚,你敏感的心灵。中国是用来被感知的,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更简单、更微妙的方式去体会。

--------------------------

附简历: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现任职于《生活》杂志,同时是《金融时报》中文网、《亚洲周刊》的专栏作家。他也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

许知远文章集

豆瓣中的相关书评

繁华事散逐香尘-《东邪西毒》观后

以前,我认为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觉得有些事一旦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想,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分别。有些事情是会变的。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没有在我身边。如果能重新开始该多好!
――――《东邪西毒》

第一次看它,没超过十分钟,我睡着了。
第二次,我沉下心,便看到了最后。
如果你说这是武侠片,它更像一部言情片,如果你说这是一部故事片,它也像魔幻片。
有的人欣赏,有的人不屑。有的人沉醉其中,有的人不知所云。
也许这就是王家卫的风格,华丽的表面和缓慢的节奏,梦呓似的独白和略显做作的深沉。不过只要你能沉下去,便能听见他在画面和音乐背后想说的话。

故事浓缩在叙述和特定的场景中,生死爱恨都没有过程,只有片断,仿佛人生值得记忆的就是这些片断。
一个闷骚客说东邪西毒就是音乐+诗,我看却是光线+色彩,交错和跳动的光线仿佛暗示着人物内心的不安和彷徨。

画面很唯美,也有很强的意象性,刻意加重的色彩更突出了这种画面感和意境。

蓝天,黄沙,枯树
瘦驼,西风,江湖
酒坛,杀手,茅屋
日升日落
何处是我归途

一直喜欢林青霞反串的扮相,将女子的柔丽妩媚与侠客的潇洒爽利集于一身,眉宇间有不让须眉的英气。想想伊从琼瑶剧出道,昔日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后来挥洒自如的剑客风流,如今淡出江湖的为人妻母。

岁月沧桑,人世变幻。十五年的岁月,当初青春亮丽的身影,早已红颜老去,甚至黄泉渺渺。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只有银幕上,还留存着她/他们绝世的风华。这样的片子,让人怀旧、感伤。


用杜牧《金谷园》诗作结: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绸缪束薪,倾城之恋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诗经·唐风·绸缪》

晚饭后的几个小时,是一天难得散漫和清闲的时光。近日来,因了《倾城之恋》,多了些和电视相约相守的时间。昨晚,一段爱情终于画上了完满的句号,隆隆炮火中,城垣倾覆,成就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患难真情。真正是倾城之恋了。

很喜欢陈数饰的流苏,一身素净的旗袍,迈着细碎的脚步静走在夜上海的深宅大院中,固守一份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挚诚真爱。这个有着中国低头式温柔美感的女人,骨子里流露的优雅沉静,比之张爱玲的原著,少了几分清冷,多了一丝温婉。

特别是她与柳原久别重逢,信口吟出的《绸缪》:”把柴草捆的更紧些吧,抬头看上去,那三星高高的挂在门户之上。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到如此灿烂的人儿。你呀,你这样的明丽,让我该怎么办呢?”听她那样怅怅然地念来,竟无端心生”多情总被无情误”的哀怨。

《绸缪》,语出《诗经》,本为祝贺新婚的诗。”薪”者,柴禾也,多喻婚姻;”绸缪”,紧密缠缚之貌,含缠绵之意。”绸缪束薪”,意即薪在田野之中,必缠绵束之,乃得成为家用。后引申为缠绵不解的恋情。

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夜间时光流动的过程,借助内心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重章叠唱,一咏三叹。仿佛这样浓烈的情份与韵致,总是要有这样的几次三番,几次三番,才可以说得尽兴描得尽妙抒得尽情。有译文曰:

一把柴火扎得紧, 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 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哪夜? 遇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 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 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美人怎样疼?

《汉书·张敞传》:”礼,君母出门则乘辎軿,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玉佩,内饰则结绸缪。” 颜师古注:”组纽之属,所以自结固也。” “绸缪”意指古代妇女衣带上的带结。”进退则鸣玉佩,内饰则结绸缪。”有人说这也许在言女子于尘世俯仰进退之间则得有如玉之品性,于内于家则结束绸缪,安守情分,张敛有度,自结而固。

“这样美丽的人儿呀……我该怎么疼你呢?这样美丽的人儿呀,我该怎么对你呢?……”

这个念绸缪的女人,这个在爱情中卑微又勇敢的女人。

这样美丽的人儿呀,你未必得见。这样美丽的人儿呀,你未必怜惜。

柔肠百转,与子结绸缪,便是今生的执念了。

幸福就像玻璃球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海子

周末看片《游龙戏凤》。刘德华与舒淇的对手戏。剧情很老套,不过是港版的麻雀变凤凰。一直很喜欢舒淇,这个从三级片中蜕变出来的女人,有着时而清纯时而冶艳,时而天真时而深沉的独特韵味。可惜人到中年的华仔与舒淇,已经掩饰不了眉梢眼角的沧桑。再去演绎属于少年人的纯真爱情,总像缺了一点什么。

曾经以为只有悲剧的爱情才能打动人心,千年流传。喜剧的爱情都太过相似,与幸福有关,与经典无关。像怡红公子与潇湘妃子的草木之缘,白蛇与许仙的千年等一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死化蝶,陆游与唐婉的沈园悲吟……在电影里,能让我深深铭记的也往往是悲剧的爱情,像《魂断蓝桥》中的克罗宁与玛拉、《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与罗丝、《人鬼情未了》中的山姆和莫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ROMEO AND JULIET……

然而,人近中年,却开始受不了爱情的悲怆,反而喜欢看一些爱情喜剧片,轻松简单的爱情也好,复杂多变的爱情也好,总是一个不经意的相遇,偶然诠释了缘分,直觉地吸引,执着地追求,克服一点小困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游龙戏凤》就是这一类的影片,虽然论情节和演技,还远远达不到《西雅图夜未眠》这样的水准。不过简单的爱情,简单的幸福,让人心里很温馨。

摘录片中的经典对白:

传说幸福就像一个玻璃球,从天上掉下来打碎了,碎片散落到每一个人的身边,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捡,有的人捡得多一些,有的人捡得少一些,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捡不完,但只要你努力了,总能捡到一些。

感觉有模仿《阿甘正传》里”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的味道。细细品味,倒也有些哲理。

幸福不会凭空而来,是要弯下腰去捡的。要肯放低姿态,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都做一个幸福的人。

博客书,书博客

一个忙碌、劳累却快乐的寒假刚刚过去,一本清新隽永、风格独特的小书从遥远的上海翩然而至,原来,是我一直在期待的《建中读书博客日志》到了。

作为图林大腕,建中馆长此次赠书给我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图学后辈,说实话,真的有点意外,更多的却是感动,和惊喜。

建中读书博客一直是我必看的图林博客之一,虽然少有留言,但那些朴实无华却浸透人生感悟的一篇篇短小生动的文字,却常常给我启示、引我深思。

这本博客书装帧精美、用色古雅。封面上的建中馆长温和亲切、儒雅智慧,颇有一点陈铎老师《话说长江》的味道。全书收录建中师近3年来的网络博文约200篇,分为人生感悟和文选杂记两大类。

博客书流行于2006年,名人博客出书虽然盛极一时,却如昙花一现。然而“博客文学”是互联网孕育出来的”平民文学”,越来越多成名于博客的”草根”们正脱网而出,向传统的纸面文学回归。博客书代表了一种按需出版,个性出版的新潮流。国外很早就开始按需出版的尝试,LuLu.com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亚马逊更为此收购了一家名为WebSurge的网络按需印刷公司,根据订单来随时生产需要的书籍。而国内也出现了一家名为超印速(Mrprint.cn)的网站,提供按需印刷,一本起印的在线解决方案,圆了草根博客的出书之梦。

而图林博客书,继斋主的《竹帛斋图书馆学论剑――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后,又见建中师的《建中读书博客日志》。前者以专题论战成集,后者以人生感悟为线,专业、人生,尽在博客世界。两本书都在博文后附加了读者留言,形成互动,凸显博客书的特点。更巧的是,斋主的赠书,是在2008年的寒假,建中师的赠书,恰在2009年的寒假。如果说2010年的寒假,我最期待哪本书,那一定是老槐的博客书,哈哈。。。

建中馆长曾在《大词汇,小词汇》一文中说:大词汇抽象,且往往有点晦涩难懂,小词汇很大众化。中国学生喜欢大词、重复和冗言。应该提倡用小词汇,来阐明大道理。

这本博客书正是用小词汇来阐明大道理的典范之作。无论是奥运、世博等大题材,还是一书一人的小记述,无论是点点滴滴的人生感悟,还是web2.0、印刷电子这样的前沿专业信息,莫不是用平实的语言,展示了一位学者、一位馆长博洽多闻之学识,和静思深虑之所得。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平凡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才最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读博识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从这本书,我更深地认识了建中馆长。

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支队伍的气质,往往决定于其首任军事长官的气质。”引申开来,当今任何一个团队的气质,正是决定于其核心人物的气质。同样,一个图书馆的气质,也必然决定于其馆长的气质。上图有这样一位温雅大气的馆长,他的视野、他的为官为人之道,也必然会融入上图的风格,使其作为国际大馆,展现出越来越卓越的风采。

谨以此文,向建中师及劳动模范老姜同志致谢!

—————————————————————————

关于本书,图林众博客早有记述:

图林老姜:收到《建中读书博客日志》

金妮:开始一段心灵之旅–我读《建中读书博客日志》之一

图谋:图林博客专著–《建中读书博客日志》

丫枝:趣谈《建中读书博客日志》(本文图片为丫枝扫描上传于豆瓣)

图书馆员也需要励志

昨天上午听到丫枝说:今天是妈妈87岁生日。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原来是七一党生日。下午在馆里听了一个报告,政管学院副院长讲“中国的群体性事件”,都是社会阴暗面。馆长总结发言说:本来到了灾区,感觉中国有点希望了,现在一听郑教授的报告,看来和谐之路还很漫长。

报告之后是馆内交流,几个部主任交了新书记布置的家庭作业:《加西亚》一书读后感。  继续阅读图书馆员也需要励志

青灯掀开梦的一角

    美女如云         
    护送内心航程
            
    青灯掀开梦的一角
           
    你顺手挽住火焰
           
    化作漫天大雪

                   ――――北岛《青燈》

  关于地震我再也无话可说,生死和悲情逼着我们再一次地思考人生,就像少年时无知无畏的追问,而那些终极的思索已是如此地久远。
  这样的心境里,品读北岛的《青燈》就有了别样的况味。 
  烫金的字样,镶嵌在暗青色粗糙的封面里,没有任何多余的图案,仿佛是时间深处点燃的一盏《青燈》,顽强地穿透了历史的幕幛,明灭闪亮,幽幽惶惶。
  没有前言,没有后序,只有17篇人物的忆念和游历,只有异乡漂泊中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对人世和命运的大悲悯。 
  知道北岛,是因为他的朦胧诗,在朦胧的年代里带给我的心灵的震撼和美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走吧,路呵路,飘满红罂粟。”“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至今还能背诵的句子,是诗人年青时代的激情与血中的啸嗷。
  诗歌言志,散文记人,诗人的笔下,还是诗人,各国的诗人,也有作家、翻译家、出版者、汉学家、普通人,中国人、外国人,新交、故知,都是红尘中的过客。诗人的散文,一如诗歌的简练和深刻。廖廖言语,就连缀起一个人物一生最主要的情节。他仿佛是历史和文化冷静的旁观者,在粗线条而不失生动的人物描画中,点缀出时代的动荡和变迁。诗人曾说“散文与漂泊之间,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
  白描一样的手法,是历史与个人、叙述与沉思的交织。平实而收敛的语调,隐含着一种张弛有度的激情,却也难掩人到中年的一种萧索、淡泊的心境。“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从放翁的诗句中取意,诗人的惆怅已跃然纸上。 
  在“出发与抵达之间,告别与重逢之间,在虚与实之间,生与死之间”,诗歌串起了他的飘泊。 从北京到柏林,从克拉克夫到芝加哥,从智利到哥伦比亚,从尼加拉瓜到香港。。。“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如果说一个城市是放大镜,那么一个人则是尘封的书中的某个字,一个漂泊者甚至连字都不是,只是字里行间的潜台词而已”。他在不同国家的诗歌节上朗诵,而“朗诵并非为了让声音留下痕迹而是为了消失,特别是消失在异地他乡”。满世界游走的诗人,中文是他唯一的行李。
  去国经年,诗人的飘泊中有浓重的乡愁,而“这个世界上乡愁是一文不值的”。世界已经改变,故乡也成了他乡,在诗人的眼里,高楼林立的北京丑陋无比,与他的童年和青春时代无关,“在自己的故乡,乡愁更深了”。作为命运之子,特立独行的诗人遥望着一个逝去的时代,何处是他精神的原乡?
   诗歌讲究意象,诗人的散文中也经常为人物赋予简明深邃的意象。冯亦代在床单下孤立无援的赤脚是一种意象,一个“我将笑着迎接黑的美”的绝望的浪漫主义者,生命的尽头是悲怆与无奈;魏斐德教授“纵情毫无遮拦”的笑是一种意象,“只有内心纯粹的人才会这样笑”,“让人唤起一种对人类早年精神源头的乡愁”;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刘羽,“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他的一生仿佛“只是为了证明这个世道的荒谬”;奇人奇相的画家周氏兄弟,他们绘画作品中的裸体男女、原始符号是一种意象,少数民族血液中留存的富于创造性的生命力,“把他们带向画框以外”;俄罗斯诗人艾基,“张望田野的样子”让人难忘,“他微笑着回来,手里握着几片玉米叶。现在他走进云的田野,永不回来……”;还有“通才”熊秉明与“死去的天空”;从不拒绝美景美食美女的蔡其矫,“用脚在大地上书写”。甚至诗人的自嘲:“香港是(中国)这幅画的留白,而我则是在这留白处无意中洒落的一滴墨”。而那“孤单的声音,夜间火车汽笛那孤单的声音。”作为结语,为全书留下最后一个清冷、放逐的意境。
   “如果你是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仿佛是诗人的隐喻。“薄暮如酒,曲终人散,英雄一世自惘然”,又何尝不是诗人的自叹。真正的诗人已经成为时代的孤儿,真正的诗人,坚持着“历史与意志、文化与反叛意义上的出走”。人在路上,道路延伸下是无尽的天空和飞翔的翅膀。诗与酒,融合与隔膜,在年复一年的行旅中颠簸,“有时深夜难眠,兀自茫然”。
  青灯掀开梦的一角,前梦已如“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
   “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诗人只顾在岁月的深处点燃一盏青灯,又随着青灯一起老去……

相关书评: 
孤寂而自由地漂泊是一种精神http://www.douban.com/review/1351948/
北岛和青灯一起老去http://www.zjonline.com.cn/05culture/system/2008/04/01/009368853.shtml
圆熟中暗藏凌厉http://www.douban.com/review/1353442/?from=mb-28443341
那堪独坐青灯http://www.douban.com/review/1386873/  
―――――――――――――――――
摘抄: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特朗斯特罗默(瑞典诗人)

  他生活过,爱过,信仰过,失落过,写过,译过,干过几件大事。如此人生,足矣。

  所谓通才,不仅指在学问上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对人生的彻悟和关怀。与通才相对应的是专才,这就是充斥今日的那些所谓专家们。他们专业越分越细,路越走越窄,所掌握的知识纯粹用来混饭的。再看看当今统治世界的技术官僚们,正是这种专才在权力层面的延伸,从上到下,几乎个个懂行能干,但就是没有灵魂。

  人在的时候,以为总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熊先生走了,这个世界更加黯淡了,留下我们去面对死去的天空¾一个冷漠而高效率管理的时代。

  没有想象力的富人就是金钱的奴隶。

  那种一夜醒来名扬天下的感觉,只有那些吃尽苦头的人,才深有体会。

  看来总得有最后一次,否则人生更轻更贱。我们走在这路上,谁都没有免于死亡的特权。也许重要的是,你与谁相识相伴相行,与谁分享生命苦乐,与谁共有某些重要的时刻,包括最后一次。

  夺取政权后,革命转而成为自身的敌人。

  爱情的存在不是为了使我们幸福,而是为了向我们表明在忍受上我们能有多么坚强。世界上没有比无言的爱更高贵、更令人幸福的了。以无欲念的爱克服愁苦,也许这是迷途的爱、沉睡的爱。肉体有限度的满足,是人的最低权利。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

  当面对一个爱你的女人时,你要勇敢。

  任何形式的集体反抗最终必与权力结盟,任何以自由为名的造反都将走向奴役之路。

  他是一面光芒涌动的镜子,与黑暗对立,却并非为了折射黑暗。它似乎提醒我们一个阴郁时刻的到来: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男盗女娼、画地为牢——这一切可能成为我们文化的主流。

  我们自以为与时俱进,其实在不断后退,一直退到我们出发的地方。

  爱情与革命有相似之处,如火,热烈而转瞬即逝。

  你们在此地能找到的唯一武器,就是文字。―――---聂鲁达

  在历史危机时刻,诗人就是要靠自己的心来装载苦难……

  革命与诗歌共享幻想与激情。

  客里无宾主,花开即故山。―――---黄永玉

  这世上总有一些对快餐文化反感的读者,不能让他们在书架那边白白等待。--克里斯(一个出版者)

 

品叶帅之书理学

哲学起源惊诧,科学源于好奇,艺术起自感动。

保持惊异心、好奇心、感动心无疑是学术之内在动力。

------叶鹰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总要读一本书。蒙叶帅西湖赠书《分析与创造》,就读它吧。

早就听说叶帅自创的书理学剑法别出一格,今日一观,果然。试道其奇:

一、以公式释义。

通篇处处以简明的数理公式对定义、定律、理论进行高度的概括,体现了抽象图书馆学探求更普适规律的初衷。

如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抽象建构》一文中,将图书馆定义为有序化信息相对集中的时空,并藉此建立图书馆基本方程:L(I,i)=f[N(K,T)],含义是:图书馆信息吞吐能力L(以流入信息量i与流出信息量I的比值来度量)是图书馆内部结构函数N(以知识量K和技术水平T来表征)的函数。图书馆学研究的任务――对有序化信息时空进行优化即是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求解此方程。

《抽象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一文,则在此抽象图书馆基本方程的基础上,又推演出抽象图书馆第一、第二分析方程,并在特定条件下做了求解。对第一分析方程求解的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是图书馆输出信息的复合幂指数和形式,而对第二分析方程求解的结果显示:图书馆技术水平以指数形式影响信息处理。对具体图书馆而言,这种分析还可简化和具体化,如技术水平T可用人、财、物的加权来表示。一系列精确数学推导的结论与我们更习惯理解的图书馆发展规律的人文化表述殊途同归,如:技术水平T间接决定了图书馆的知识水平、知识是有效信息的积分等。这样的分析使抽象图书馆学的思想与实际应用之间产生贯通,证实抽象理论也可以产生实用价值。

二、以模型说理

在对古今中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经典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之后,作者以前人成就作为参照系,提出了“一个轴心、三条原则、一组模型”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分析内核,这种表述体现了数理与人文的结合:

一个轴心:资源-知识-服务;

三条原则:书是基础,人是关键,用是目的;

一组模型:5个参量模型,分别包括1、2、3、4、5个以上参量。

更进一步,作者在书-人-用轴心要素基础上,建立了其书理学论纲,自创名词:Bookics。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表述。(借用丫枝的图)

R:资源 H:人员 S:服务 K:综合知识 T:技术 U:用户反馈 i:输入信息 I:输出信息

模型含义:

输入图书馆的信息i通过与图书馆内存在的知识K相互作用,形成资源R――图书馆基础结构要素;

利用技术T推送出信息I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基本功能要素;

综合K与T的关键要素是人员――图书馆核心要素。

方程(6)的含义是:让具有用户反馈的服务与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人员达成平衡。

大道至简,由书-人-用三位一体构成的RHS范式构成了书理学的精致内核,配之以“爱书、敬人、活用”的书理学精神,涵盖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方面:文献、信息资源研究,馆员、用户行为研究,信息、知识服务研究,同时满足了基础理论简明扼要的要求。

公式和模型代表了一种科学化的图书馆学研究,它主要涉及理论科学化、方法科学化和问题科学化,以图书馆的理想模式和平衡状态作为理论研究的基准。

三、以中文立论,以英文实证

叶帅此文集共收录6篇英文论文,其中多为实证研究性论文,如对美国东亚图书馆经费分配的研究,对F指数的研究,对人均GDP的科学计量指标的研究等。体现了作者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的研究取向。

四、数理、人文、哲学精神的融合

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一本图书馆学的著作,因为它还涉及了信息科学(讯理学)、科学学及哲学的内容。这与作者理、文、哲多学科的学习经历有关。在这些不同而又相通的学科之间信步,你不得不感叹一个人怎么可以有那么丰富的学科背景。而正是有如此良好的数理逻辑功底以及哲学情怀,才可能催生出这把另类而别致的书理学之剑。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而一切自然定律都可以用数学来表达。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芝诺诡辩就在哲学的命题里蕴含了数学的思考。本书也一以贯之地以哲学的高度抽象和数学的精密来立论,如将信息定义为“标志客观知识的哲学范畴”,将图书馆定义为“有序化信息相对集中的时空”。

正如作者在《当代哲学发展的三大张力》中所主张的,科学与哲学应该有机地结合,走科玄协同、科玄并建和科玄不二之路。“好的科学家应该具有哲学底蕴,好的哲学家应该具备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素养。”他们同样以深刻的思想洞悉世界,以清新的语言表达世界,以严格而高雅的精神建设世界。“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同样可能成为一个特定领域的科学家”,叶帅以自身的研究和探索印证了这一点。

五、书理学VS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门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缺憾之一是不够精确。叶帅书中的抽象图书馆学和分析图书馆学的研究思想打破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以描述为主的表达方法,将图书馆学纳入了精确科学的研究范式。

一切学科的分化和发展,都可以从它的母学科中汲取营养。而图书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一门交叉学科的形态存在。它也必须从其它学科中不断借鉴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书理学的理论中,你可以发现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分析方法和物理学理论综合运用的痕迹。

叶帅以“书理学”为名,是一种对图书馆学以机构而称“学”的置疑,姑且不论其是否能代替图书馆学,仅从其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宽广的研究视域,其为图书馆学注入的新的研究活力都不容忽视。叶帅以鹰为名,只有鹰飞的高度,才可以有这么广大的视界,人如其名,名不负人。信邪。

想起某个位于津郊的图书馆理论研究者发出的呼声:“可以是实践的,但更要理论的;可以是实证的,但更要思辨的;可以是正统的,但更要边缘的;可以是国内的,但更要国外的;可以是现实的,但更要理想的。”叶帅之谓欤?

耄耋少年说:图书馆学应从“馆内”科学,走向“社会”科学。宏观图书馆学研究的兴起,是新图书馆学的重要理论特征。

书理学,可占宏观图书馆学之一席乎?

---------------------------

相关阅读:

叶帅:科学化图书馆学之理想状态和平衡状态

叶帅:书理学出笼

丫枝:书理学手稿(图)

————————————————–--

后记

写完此文觉得怎么那么那个呢?为什么评数理就一定要正儿八经,太不八卦,不好不好。

补录几名博友评论:

K君:叶帅的文字可以刻上法老墓,让后人去猜

K君:以锲形文字书写数学公式

H君:那篇书理学……哇哇哇,惊为天人之作!

K君:疑为外星人遗精(请正确理解)

Y君:爱因斯坦托梦

Z君:偶也喜欢叶帅的文章。

Y2君:书理学到现在还没读呢,不过按照老规矩,读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