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记(四):国图的RFID

6月2日,到国图考察RFID的利用。在国图的家属--表哥的大力帮忙下,通过李晓明老师找到孙伯阳老师,为我们做了极为细致的介绍和讲解,并引导参观。在此一并鸣谢。

孙老师是国图RFID实施小组的骨干,不但亲身参与了国图高频RFID项目的实施,而且在浙图挂职期间还参与了浙图超高频RFID项目,是双料专家,这次真找对人了。

国图采用的是海恒智能的产品,与深图一样,标签为法国进口。考察中简记了几点:

1、高频VS超高频

如果上RFID,是用高频HF还是超高频UHF,这是一个问题。孙老师说二者各有优劣,比如:超高频不太适用于比较薄的书;目前超高频RFID用于物流较多,在图书馆应用方面的专用设备较高频少,而HF相对比较成熟。但是uhf标签的价格便宜是一大优势,其技术发展较快,原来UHF读取距离不稳定,近距时容易误读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摘录一段网文:围绕HF和UHF技术,争论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已标准化,或者争论它们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能否发挥可靠的优良性能,这些都没有太大意义。我们要争论的是,对于每一种技术而言,最好的使用效果是什么;切实理解和满足商业需求以及深度挖掘RFID投资回报才最重要。

2、死签率,进口标签<国产标签

3、细分粗排,每本书有一个架位号,写入书目数据库的索书号2字段,同一架位图书不再细排。

4、RFID不能节省人力。

很多馆想上RFID的目的之一是依靠智能化的管理来节省人力,但是孙老师说应用RFID并不能节省人力,这个环节节省了,其他环节就增加了。我想也是,比如以前说工作量太大不做盘点,现在有RFID了,可以做盘点了,这不就增加了工作量。国图的阅览室是一周盘点一次,有点频繁。

另外盘点时扫架的正确率在90%左右,如书架侧板有金属,对识别有影响。

5、排架方面,孙老师说用肉眼看比用RFID辅助排架要快,与我最初的想法相反。

6、丢书率,丢书率是没上RFID的图书馆非常关心,但是上了RFID的图书馆均讳莫如深的一个问题。孙老师说国图的丢书率还可以,上次去深图考察,被告知一年补书的费用在300万元。偷书到底算不算偷呢?呵呵。。。

领导和同事们正在上海和浙江继续深入地考察RFID,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考虑RFID的应用,尤以公共图书馆为最,连广西图书馆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也用了,看来深图的示范效应非常明显。高校方面,北理工实现了120万册开架图书和期刊的RFID应用,是规模较大的一家,可惜这次去北京没看成。

上几张国图的照片。这是国图二期也就是国图数字图书馆的外观。

立体的图书迷宫

中间那绿色玻璃后是国图的镇馆之宝--文津阁的四库全书。


馆员推着这样的小车去盘点架上的图书,载着一个笔记本和一个RFID识别器(书骨精子说的大铁铲),车的下层是蓄电池。

读者在使用自助借还设备,RFID的特色之一就是自助服务。

国图门口的24小时自助还书机,因为北京风沙大,读卡器基本失效,还好可以刷身份证还书,碰到两个读者都是用身份证还书的,还书后会打印一个小纸条,证明你还了哪几本书。我们还说应该像自助银行一样把它放在一个玻璃房里,就不怕风沙了。

这是自助还书机后的图书分拣设备,将已被预约的图书与其他图书分开。白天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半小时就要来推一次书。

国图老馆过道上的老式目录柜,很有历史感。

可惜参观完领导就要走,使我无法分身去找一蓑烟雨,缘悭一面,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