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看“大观,北宋书画特展”

台北故宮博物院从今天起至3月25日,推出「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從書畫、汝窯到宋版圖書,藝術精品一次盡收眼底。在今日存世北宋書畫十分稀少的情況下,能夠在同一時間,完整見到如此豐富的展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來因為保護這些珍貴稀有的千年古文物的緣故,可能也很難有相同份量的展出。
「大觀」是宋徽宗的年號,在北宋書畫的發展上,宋徽宗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他對書畫藝術極端嗜好,開辦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完備的畫院,對繁榮北宋的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宋版圖書特展
雕版印刷術雖肇始於唐,奠基在五代,但入宋之後,由於造紙、製墨及印刷技術的改良,出版事業始能突飛猛進,不但中央與地方政府全力編印圖書,書店坊市也競相加入了刻書的行列。
但隨著歲月的侵蝕銷磨,宋代所刻印的圖書日漸散失消亡,至明代中晚期,當文化界吹起一陣好古風潮,許多好學之士和藏書家驀然回首,才發現宋版舊籍已存世不多,而且也和當時的刻本迥然有別。從此之後,宋版書在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觀下,魅力與日俱增,藏書家更以「佞宋」、「寶宋」的痴迷心態,不惜重金購藏和訪求。

其實,書籍原本就是知識的承載工具,宋版書去古未遠,其據以刊刻的底本本來就比較接近原書面貌,這是文獻學上的價值;而宋人刻書態度嚴謹,校勘精審,訛誤較少,也深具校勘學上的意義。就算單從藝術層面來看,宋版字體源出於唐代楷書大家,端麗而典雅,對照於後世制式化的「宋體字」,宋版書的美感是不言可喻的。

再就版面形式而言,宋版書無論在開版設計、行款及大小字的分配、版心魚尾及框欄的實用兼裝飾性,以及刻工署名的計費機制,或宣示版權的書坊牌記,皆為後世版刻印刷創立了典範。而佛經裝潢形式由手卷演變成經摺,更是沿用至今。如今宋版圖書存世已少,本院收藏多達二百部,今擇選二十餘種罕見孤本,以四個子題分別展出,用以展現宋代璀璨典雅的出版文化。

今天,文字書籍已經步入電子化時代,再回頭看看宋人的雕版印刷,一刀一筆將文字圖像反刻在平整的木板上印刷,典雅秀麗的宋版字至今流傳,印刻的巧藝真是讓人擊節讚賞,為後世版刻印刷開創典範。故宮蒐藏近兩百部,這次也精選二十八部配合展出。

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开创世界刻版印刷先河的宋版图书。
繪畫

內容分理想山川、四時山水、史實故事、花鳥竹石畜獸、人物肖像及番族生活等題材。你一定不能錯過故宮鎮館三寶,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及李唐的「萬壑忪風圖」。印證一下北宋山水畫巔峰時期的成就及演變,並探究平遠、深遠、高遠「三遠法」在畫面中是如何的呈現。

書法

不容錯過的當然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所寫的「寒食帖」。詩文內容從身體的病痛寫到內心的痛楚,無能報效朝廷的無奈,行書的筆觸起伏傳達了他的情緒。到後來,壓抑的情感排山倒海,字形越來越大,有些字在最後一筆還拉得特長。後面有黃庭堅的題跋,也非常精彩,人稱雙絕。